出版物
照片
视频
播客
宰德节成为伊朗最盛大宗教庆典,《马赫费尔》电视节目联动全国庆祝
伊朗全国举行什叶派责任仪式,逾十万少女参加首场庆典。
三天清真寺独修仪式彰显年轻一代的虔诚信念与自我反思
۱۳۰۰万伊朗人参与互动短信活动,展现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坚定支持与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深刻反感
从吉兰省起步,这场艺术运动迅速走红全国并影响18国青年。
游戏、竞赛和互动应用,让۱۳本严肃历史书变得有趣可亲
在西方信息霸权下,一家英文伊朗日报如何撬动全球舆论焦点。
覆盖全国۲۰۰۰多所学校的“抵抗大使馆”行动,展现伊朗青少年坚定信仰与反犹立场
伊朗第三频道斋月热门节目《马赫费尔》,成为全球穆斯林的精神共鸣
易卜拉欣·阿克巴里·迪兹加赫新书以人性视角看贝鲁特
《贝鲁特》讲述了一位年轻纪录片导演从德国前往贝鲁特的故事,在地区动荡中,他发现了生活、爱与建设国家的新意义。
艾哈迈德·优素菲与法赫尔萨达特·穆萨维的生命故事——从初遇到殉难
《秋天来了》讲述了艾哈迈德·优素菲与法赫尔萨达特·穆萨维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在四十年间依然鲜活炽热,在爱人缺席时燃烧得更旺。
赛义德·哈米德的故事——被绑架的传教士与阿萨的复仇
《无奇迹的先知》是穆罕默德·阿里·罗克尼的作品,讲述了传教士赛义德·哈米德在前往村庄主持悼念仪式途中被绑架,陷入强盗的囚禁与自我内心的禁锢之中。
۱۹۸۵-۱۹۸۶年伊朗与美国秘密谈判分析
穆罕默德·卡法什的《希尔顿酒店诱饵》提供了关于伊朗门事件和詹姆斯·麦克法林秘密访问德黑兰的纪实叙述,重点介绍了霍梅尼大使对美国和以色列的立场。
全面研究阿尔拜因朝圣的社会与经济维度
本书探讨了阿尔拜因这一盛大事件,它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穆斯林甚至非穆斯林凝聚在与伊玛目侯赛因(愿他平安)的精神联系之中。
疫情期间,伊玛目侯赛因宗教团体打破孤独,守护伊朗文化与信仰
新冠疫情引发的全球个人主义浪潮,严重威胁了伊朗高度社交的生活方式。伊朗众多传统习俗因疫情受阻,若无重大影响宗教与文化信仰。然而,伊玛目侯赛因的宗教团体通过严格遵守防疫措施,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安全举办宗教仪式,维护了社会联系,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孤独与社会损害。
伊朗电影人在银幕上以信仰和正义之名,呈现反霸权与宗教精神的真实声音
全球媒体对伊朗电影的报道多聚焦于少数艺术家的抗议行为,忽略了大多数伊朗艺术家深厚的伊斯兰信仰与反霸权情感。这些情感通过他们的作品——从揭露犹太复国主义暴行的短片到描绘۱۹۷۹年革命后社会变迁的长片——得以生动展现。伊斯兰革命艺术机构多年来支持此类创作,使这些电影不仅赢得国内观众的热爱,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佳绩。
近年来,关于伊朗青少年“失去信仰”和“远离伊斯兰革命理想”的言论甚嚣尘上,但۲۰۲۴年爆发的“抵抗大使馆”行动,用行动打破了这种舆论操控的谎言。伊朗数十万名中小学生在全国范围内,以艺术与创造力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展示出对反犹太复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立场的坚定信念。这场从校园中发起的群众性文化-政治运动,唤起了全球青年在正义与人道主义议题上的共鸣。
作为伊朗国家电视台第三频道在斋月期间播出的核心节目,《马赫费尔》不仅因其邀请来自伊朗和世界各地的青年诵经者和学者而备受关注,更因其在社交媒体上的广泛传播而成为现象级节目。今年斋月,该节目在Instagram上的观看次数突破۵亿。此外,《马赫费尔》还在伊玛目礼萨圣陵、德黑兰自由体育场、布什尔省查拉克村以及巴基斯坦拉合尔等地成功举办了多场大型线下庆典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名观众参与。
T